ESG 風險:定義與風險管理策略

企業必須努力避免未能達到投資者、客戶及更廣泛社會期望的情況。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與表現正日益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理解和管理這些風險對於永續營運持續和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什麼是 ESG 風險:定義與類型

自 2005 年聯合國報告首次提出 ESG 概念以來,其三大原則已成為組織長期成功的重要因素。那麼,ESG 風險的含義是什麼?ESG 本身指的是一組指標,用於評估組織的環境和社會影響及其治理方式。雖然 ESG 不是唯一可用的風險管理工具,但透過導入管理系統來管理風險並提升績效,將有助於企業滿足 ESG 要求與承諾。此外,若結合 ISO 9001(品質管理)、ISO 14001(環境管理)或 ISO 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等標準的驗證,企業還可以展示並向利害相關者說明他們在 ESG 各個層面的表現。

ESG 風險可能來自組織在環境、社會或治理實踐上的作為,而這些風險可能對組織的財務表現、營運持續性與聲譽產生負面影響。這些風險會因產業類型和具體業務活動而有很大差異。對相關數據的分析可為企業、利害相關者及投資人等提供決策依據。以下是一些 ESG 風險的類型。

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指的是可能對企業營運和財務表現產生影響的環境破壞,例如氣候變遷影響、資源枯竭、廢棄物、污染與森林砍伐。

從財務角度來看,銀行和金融機構也需要考量自身的 ESG 績效,因此它們不願意被視為投資於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企業。這可能會限制企業的擴展能力,因為銀行或金融機構可能會在貸款條件中附加目的要減少環境影響的要求。此外,隨著法規日益嚴格,企業可能被迫執行高成本的補救措施,以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

除了財務限制外,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可能會遭到消費者抵制,或面臨難以進入某些市場的情況。許多在環保方面表現不佳,卻試圖將自己塑造成負責任企業的組織,已被指控從事「漂綠」(greenwashing)。這不僅會帶來聲譽風險,還可能因虛假或誤導性廣告而面臨罰款或制裁。

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與勞工、社區和消費者的權利與福祉相關,包括勞工權益侵犯、健康與安全風險,以及對當地社區的影響等問題。

目前,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針對性別、種族或宗教的平等問題制定了相關法規,若未能符合這些規範,將構成社會風險,並可能因違規而面臨罰款與處罰。對於從事食品、健康及相關行業的企業而言,表現不佳不僅可能帶來罰款和賠償的財務風險,還可能損害企業聲譽。近年來,職場中的多元、公平與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然而,許多企業過去往往忽視這一點,而僅依賴平等相關法規。許多研究指出,制定 DEI 政策可帶來正面效益。此外,國際標準組織(ISO)也推出了管理系統標準 ISO 30415 (英文),企業可依此標準,透過系統化方法將 DEI 原則融入其營運與商業模式。

治理風險

治理風險涉及管理企業行為與決策的內部制度、控制機制與程序,例如品質管理、反賄賂與貪腐、資訊安全、隱私管理,以及董事會的多元性與結構等。

以 ISO 9001 為基礎的品質管理系統是 ISO 家族中最早出現的標準之一,但隨後又新增了多項針對特定領域的標準,例如 ISO 37001 (英文)(反賄賂管理)和 ISO 22301(營運持續管理)。

ESG 風險的因應策略

為了降低 ESG 風險,企業可以採取多種策略,例如進行全面的 ESG 風險評估,並將 ESG 考量納入決策流程與公司作業程序中。同時,與利害相關者溝通以深入了解他們的關注與期望,也同樣重要。

對於已導入管理系統驗證的企業而言,通常會將政策與實務的執行、監測與報告,納入個別管理系統標準的規劃與稽核流程中,或透過整合型管理系統來統一管理。

為什麼 ESG 對風險管理很重要?

由於企業越來越有義務公開其 ESG 政策與立場,因此,如何衡量與評估這些承諾的實踐情況就變得十分重要。大多數公司會發布年度 ESG 報告,供客戶與其他重要利害相關者參考,以確保自己支持的企業與自身價值觀一致,同時,投資人也會據此評估投資機會。

選擇導入並取得管理系統驗證的做法的企業,可從 PDCA 循環的規劃階段起,就將 ESG 目標納入考量。在「檢查(Check)」階段,企業能評估政策與流程的有效性是否達到既定承諾,並在此基礎上採取相應行動。這種方法不僅有助於主動處理潛在風險、建立對 ESG 衝擊的韌性,也有助於符合法規要求。

同樣重要的是,將 ESG 納入風險管理不僅是為了避免負面結果,更是掌握創造價值與推動創新的機會。那些能有效管理 ESG 風險的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商業環境中將更具競爭優勢與成長潛力。

延伸閱讀